贵山贵水,贵州腾飞

10月8日至9日,由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组织的“行走中国·2019世界华文媒体贵州行”采访团走进织金。来自美国、德国、马来西亚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贵州省毕节市,实地参访了织金县平远古城、织金洞、黔西县乌江源百里画廊等文旅项目发展情况。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表示,贵州旅游扶贫效果显著,“旅游+扶贫”让民众在家门口尽享旅游红利。
据悉,“行走中国·2019世界华文媒体贵州行”是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世界华文媒体采访团分为两条线路实地采访贵州多地,重点聚焦贵州70年来先进改革经验的挖掘梳理、贵州脱贫攻坚阶段成果和先进经验总结等。
“贵州旅游扶贫非常成功,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农村民众的收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马来西亚《亚洲时报》社长张丹华9日在位于贵州黔西县南部的乌江源百里画廊旅游区参观后感慨道。

近年来,毕节市组织实施了“九大旅游扶贫工程”,着力推动文旅农商融合,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分享旅游发展的红利。2018年,毕节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0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37.12亿元(人民币,下同),有效带动7.0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规划得非常好,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老挝资讯网总经理龙攀在参观完织金平远古城后告诉记者,织金平远古城的开发模式,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又为许多当地民众解决了就业问题,还推动了当地文化传承,可谓是一举多得。
“让贫困民众最大限度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织金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天祥表示,通过产业扶贫利益链接机制,平远古城目前已提供281户877人的就业岗位,未来还将面向织金全县招聘工作人员3218人,开设的800余个商铺也将解决2500人就业。
马来西亚常青集团董事蔡天佑曾多次到访贵州。他告诉记者,贵州的交通发展日新月异,原来许多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风景,随着交通的改善成为了旅游“新宠”,而贵州的青山绿水与人文风情也随着游客的口碑越传越广。
近年来,贵州依托独特生态优势和多彩民族文化,以旅游开发为抓手,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九项旅游扶贫工程。同时,通过金融支持、文旅融合、产业变革、社会力量帮扶等,鼓励优先推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助力精准脱贫。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贵州已实现旅游业带动就业98.64万人,帮助89.7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贵州旅游扶贫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表示,随着“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贵州旅游“黔”景无限,贵州旅游扶贫未来可期。

10月10日晚,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毕节市同心步行街,感受城市建设与滨河美景。同心步行街位于同心公园东南侧,总面积约1.329万平方米,以打造城区沿河“秦淮河景”的诗画意境为主题,集生态休闲、特色商业、购物娱乐、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滨水商业美食街。


当晚7点,同心城市公园同心广场及碧阳湖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全新的喷泉“盛宴”,静心等待着这场精彩的表演。
晚上8点左右,“演出”正式开始。
黑色的天空是音乐喷泉最好的幕布,一排排、一圈圈水柱配合着音乐的节奏,时而散开,时而聚合,时而温柔袅袅,时而一柱冲天,变幻出万千姿态。在灯光的映照下,红、黄、蓝、紫等颜色交相辉映,炫酷极了。在场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幕壮观的景象。
在这场“演出”中,让人难忘的要数同心城市公园的水幕电影。
水幕电影由两套高清投影仪组成,水幕与自然夜空融为一体,水幕上的人物如天外来物踏水而至,不仅有历史人物,还有各种动画明星及毕节各地的美景都在水幕上跃动。它们漂浮在空中,若隐若现,使人产生身处三维空间,虚无缥缈的奇幻意境,给在场市民带来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
据悉,音乐喷泉核心区域长约257米,宽107米,最大垂直喷泉高度138米。
音乐喷泉主要由十九种新型创意、变化万千的本土特色的水秀组成,主要水秀为:一柱擎天、同心向党、江山多娇、雷霆万钧、星火燎原、杜鹃花开、织金洞、黑颈鹤展翅、高原明珠、总溪河景、激情火把、百里杜鹃、千手观音、副高喷、圆形一维数控摇摆、扇形水幕、盘龙柱、数控凤尾泉、变频花篮泉等。
10月10日,海外华文媒体走进贵州省七星关区毕节酒厂金银山生产基地,了解发酵、勾兑等制酒流程,品鉴“毕节味道”!媒体负责人士参观了当地非常著名的毕节大曲酒厂,该酒厂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生产车间以及企业文化给媒体人士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贵州毕节酒厂有限公司注册资本6000万元,是一家专门从事白酒研发、酿造、生产为一体的白酒企业。公司始建于1942年,前身为川滇东路运输管理局毕节酒精厂。抗战时期,政府依托有利资源整合本地酿酒作坊,生产酒精充当汽车燃料,生产的车用酒精应该在6万加仑(约合24万升)以上(一吨酒精大约可代替0. 65吨汽油,而同期石油进口量仅为2058吨,国内石油产量24641吨),运输战略物资支持抗战,为抗战胜利做出一定的贡献。

进入生产车间,毕节大曲的工作人员为媒体人士介绍了生产白酒的过程,“改版升级”后的毕节大曲沿袭传统工艺,选用优质泉水和玉米,采用精细的老五甑酿造技术,五次精蒸、五次投料,通过双轮发酵、量质摘酒等工艺酿制,至少要经历两年的时间,方能成品上市。
1953年,毕节县酒精厂更名为地方国营毕节酒厂,正式开始酿造民用白酒。1958年,采用优质小麦做酒曲、优质高粱为原料,精制而成的大曲酒正式注册使用“毕节”商标,毕节大曲正式问世,1983年被评为贵州名酒,1986年蝉联贵州名酒称号,1992年荣获“中华百绝博览会”金奖。毕节酒厂从建厂伊始,一直坚持浓香型白酒酿造,毕节大曲多次获得殊荣,是贵州老八大名酒之一。
经过几十年努力,毕节酒厂飞速发展,2009年毕节酒厂总投资8.6亿元兴建毕节酒厂金银山生产基地,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2014年一期二期工程投产后,原酒产能达5000吨,储酒能力达20000吨,包装能力达50000吨;三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原酒产能可以提升至10000吨。

2013年10月24日,“毕节大曲”完成了异地技改扩能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毕节酒厂有限公司投资6.6亿元在金银山兴建新厂,重塑毕节大曲品牌,经过不到两年的建设安装,“毕节大曲”现代高效的生产线投入使用,新酒厂的窖池开始投产,加上老基地的窖池,“毕节大曲”共有1000余口窖池,年产优质原酒上万吨,原酒储藏能力达3万吨以上。
近年来,毕节酒厂有限公司针对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结构,进行消费升级,产品品牌塑造等。品牌形象调整后,主抓大众用酒,将毕节大曲众多系列白酒价格定位亲民,并推出包装精美的柔雅系列、绵柔系列。天南地北的白酒消费者,只需花三流的价格,就能喝到了一流包装且有醇、绵、爽、净、滑一流口感的贵州名酒。
世界华文媒体参观人士均给予毕节大曲酒厂的生产运营模式高度评价,大曲酒厂采用原生态无污染的材料进行生产,坚持传统老道的生产技术的同时,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改变销售模式,势必会再次创造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