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翎:last verse script 最后的诗句

就因十年前的一次艺术大学表演选拔赛的偶然相遇,如今成为了合作默契的好搭档。这就是台湾千禧年影片《最后的诗句》的导演曾英庭及主演傅孟柏。
第六季的芝加哥亚洲跃动电影展(Asian Pop-Up Cinema)于2018年3月13日到5月16日在芝加哥上演。在今年影展的台湾电影单元里,主办人王晓菲特地邀请了《最后的诗句》的曾英庭及傅孟柏来参展,并在3月28日晚间,两人与媒体和影迷们分享了创作心得。
傅孟柏说起上一次来美国是十年前,不过那一次只是去纽约看百老汇,还没有去美国其它地方看风景。这一次来看芝加哥,整体感觉更平和一些,生活节奏跟纽约相比就慢多了。孟柏比较钟爱芝加哥这边的建筑风格。
片长1个小时40分钟的《最后的诗句》(The Last Verse)讲述一对年轻的台湾情侣(男主角傅孟柏与女主角温贞菱)从大学时期就相恋,两人经历了长达16年(从19岁到35岁)的分分合合,曾对人生的初步认知与梦想慢慢切换到对生命的困惑和迟疑。有改过自新,有渴望,有失望,有迷失,也有生机,但最终却走上了一个无可挽回的悲剧。
记者:作为金钟奖得主,你却放着一份平常心,总是觉得要做一个可以打动人的演员才是有意义的。对于你来说,做演员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傅孟柏:对,我曾经说过:得奖是好事,但不应该是做演员的目的。做演员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 我可以体验一个记者的人生,也可以体验一个医生的人生,有好有坏。每人只能活一次,但我可以借当演员的这个好机会可以体验很多不同的人生。无论外界怎么说,我感觉演员这个职业是个很幸福的职业哦。
记者:刚刚毕业于台北艺术大学的孟柏有一阶段就像大部分戏班出身的年轻人一样迷茫,曾经也想过做摄影师啊,面对不稳定收入的接戏生活总是感到焦头烂额。做为现在走出迷茫中的你,对学妹学弟们能给些什么建议?
傅孟柏: 我刚毕业那一段确实比较迷茫,但我总感觉所有的危机都是转机。首先你自己需要搞清楚做什么事情是最令你开心的 。有个长辈跟我说过: 你在你喜欢的一个领域做一件事情,久而久之,你就会完全爱上这件工作。这是肯定加一定的,你做久了就是你的。有些人可能在短时间内会熟能生巧;而有些人发展的速度比较慢,但前提是你需要坚持做你喜欢的事情。
记者:曾导,当时您写这部剧本中有遇到什么难处吗?
曾英庭:当时写到男主角看到自己女朋友出轨,承受不住自己的心情却走向极端的时候,我就不清楚这个剧情需要向哪个方面走。一个人惝恍迷离时,要么有人指导而冷静考虑, 要么失之千里。然而这写法很重要,到底是毁掉男演员在观众里的形象还是… 最终我还是觉得,把方向领到极端,这样才会给男演员走向悲惨的结尾引入一个台阶。
在28日晚的电影首映结束后,演员傅孟柏及导演曾英庭也在观众的座谈问答环节让大家对影片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曾导是在读研寻找男演员的一次偶然机会遇到了孟柏。曾导提起当时他觉得孟柏跟他外表很相似,而且两人本性也很像,都带有那种稚嫩的气息,但却是有潜力的艺人。十年之间,有3次的时间间隔较大的合作,但每次的合作,曾导编剧时总会第一想到孟柏。孟柏说,每次曾导找他,他都有些被动,但这一次的《最后的诗句》剧本和人物特写真的是让孟柏立刻“买单”并主动去争取这个角色。孟柏接到剧本后立刻去图书馆找来关于台湾发展史的报纸资料来学习。虽然他对男主角的很多想法都不一样,但他会努力让自己变成男主角的朋友,以这样一种观念来完成角色的扮演。
曾导细讲,整个影片的创作灵感是从自身经历的反应以及周遭朋友的状况得来的。当晚很多在座观众提到对此影片引起了共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不容易,此片年轻人贫富差距的主题很明显。不是说自己对未来没期待、不发愤图强,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压力迫使很多非常努力的人感到心情压抑、萎靡不振。曾英庭又说,那个时代,无论你有多努力,可以发展的空间也就那么大,社会压力会抑制你努力到最大限度。两岸情势的变动也波动了年轻一代,偷渡大陆却成为了一个皆知的冷笑话。拍戏那个时期心情很压抑,当时很多影片都在反映弥漫的灰暗基调。如今时代不断变迁,他也会重新再分析自己的作品,可能现在就会对这部影片有了新的认知。
虽然很多观众影后感受非常沉重,但曾导及孟柏希望大家从中领会到更多的人生道理,从而积极面对生活。
(文|Text: 金美翎工作室 图|Image:金美翎工作室 视频|Video:金美翎工作室 编辑|Edit:Wan Zh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