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少女:中国第一人怀孕征战芝加哥全马

这不是小说标题,而是真实故事的客观陈述。
主角是我的高中同学,雅冰。
26岁,怀孕五个月,9月11日刚刚成功跑完了大连长山群岛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用时3小时;而这只是她在为10月9日挑战世界六大马拉松——芝加哥全马(42.195公里)的热身。
(衣服上的字:我和孩子一起奔跑!)
嗯,下个月,她就怀孕6个月了啊——啊——啊! 让我们用10分钟,了解并膜拜她一下,然后给她一个大大的鼓励!
中彩了!
雅冰是我们高中理科实验班,屈指可数的萌妹子,1米57,怀孕前不到一百斤,平时是这样的。
不过小巧精致的外表下,妥妥的是现代独立女性的成长轨迹:从小是尖子生,考上了全湖南省最好的高中,然后考进全中国前三的名校,再留学伦敦,就读于世界顶级的商学院,然后回到香港和上海的投资银行,过着把24小时当做48小时来过的快节奏生活。
Work Hard,Play Harder.
偶尔开个小型演唱会什么的。
她七月份来北京出差,约老同学聚餐。告诉我们好消息,她“中彩了”。
一是成功抽到了中签率极低的芝加哥马拉松的参赛资格,兴奋了好一阵子。
二是意外怀孕了,所以跟相亲相爱的男友,幸福地结婚了。 跑马和怀孕显然是冲突的——至少我们都这么认为。 但她想兼得。
于是,就有了这个让我们下巴掉地上的故事。
用脚步丈量世界
2015年1月之前,雅冰跟大多数妹子一样,从没跑过3km。
后来认识她老公,一个经常满世界跑全马的老司机。 他俩相约2015年4月一起去朝鲜旅游,而他老公要参加平壤全程马拉松,雅冰觉得可以试一下10K。于是开始了训练。
老公成了雅冰的跑步导师和教练。
刚开始系统训练,雅冰经常发朋友圈,被一个跑友发现了,受邀加入了一个上海的跑团,结识了很多跑马老司机,避免了很多弯路。顺利在朝鲜平壤完成了第一次国际马拉松比赛,虽然只跑了10k。
之后,跑步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训练计划大概是每周4-5次,每周累计40km左右,从2015年1月到现在累积跑了1600km+ 刚开始训练的2个月因为跑量太大,鞋也不对,膝盖外侧韧带有轻微劳损受伤,修养好之后坚持穿合适的鞋、训练科学跑姿、做好热身拉伸,截止目前再也没受过伤。
自从有了跑步习惯,基本每次旅游都是顺便跑马,逐渐习惯了以脚步丈量世界,跑着看风景发现惊喜。先后跑过3次全马:柏林、上海、名古屋(全马PB:4h37m)3次半马:上海、婺源(半马PB:2h12m)、大连长山岛。
(2015.9.27,首马里程碑,柏林,顺利完赛)
(2015.11 上海马拉松,首次破5)
(在奥地利Hallstatt晨跑)
孕妇能跑马拉松吗?
雅冰在抽中芝加哥马拉松后,开始了一个“半年1000km”的训练计划,直到一个多月以后,才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很犹豫到底能不能跑,因为六大马拉松的中签率很低,不想放弃,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情况没法完赛。
学霸精神登场了!她开始研究国内外一些孕妇跑马先例的案例,读了一些书,下定了决心科学训练。 一本是《怀孕圣经》,内有建议孕妇可以坚持的运动,和关于慢跑的心率区间建议。
另外一本是《Runner’s World Guide to Running & Pregnancy: How to stay fit, keep safe, and have a healthy baby》
作者Chris Lundgren在2001年怀孕以后想要跑步,可是找不到任何关于孕妇跑步的书籍资料,她自己咨询了大量的医生、专家和孕妇跑者以后写了一本书,按照不同的孕期月份非常详实地给出了跑步可能碰到的问题和训练建议。 书的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孕妇是否适合继续跑步的问题清单,雅冰自评以后发现自己全部都符合,所以就有了信心坚持下去。
“我觉得孕妇应该坚持运动是不需要被质疑的,具体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因各人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而异。我们不会期待一个连5K都没走过的人去跑马,但是也不必怀疑一个怀孕的运动员以慢跑的速度完赛。以前有个模特怀孕前就有6块腹肌、人鱼马甲线都齐全,怀孕到6个月这些都还在,直到最后1个月才看得出来孕肚,怀孕过程中一直坚持她的肌肉训练(包括负重举铁),产后几个月也迅速恢复了身材,而孩子也是很健康。我觉得这就是坚持科学饮食和运动的结果,不是所谓人种、基因的差异,我相信她的付出和坚持,是大部分人不了解也做不到的。”雅冰说。
“运动本身是一种连接,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多巴胺会给母体带来愉悦的心情,也会传递给宝宝。在合理的有氧心率区间做的适量运动,是很安全的。想象一下,宝宝在子宫内有脐带连着,羊水充满了保护着,他就像鱼缸里的小鱼。这个鱼缸装满了水,只要不破,鱼缸怎么动都不影响小鱼吧?”
老公也非常支持,甚至一开始在雅冰犹豫不决的时候,是他让雅冰了解到各种国内外的先例,了解知识鼓起勇气坚持跑下去。
雅冰没有通知父母,因为一旦说了,一定会遭到反对。要知道,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会觉得这太疯狂了,就算是健身房的教练,也不例外——
“教练不给我提供肌肉训练指导,不建议我跑,只建议我尝试强度很低的瑜伽,而且也要求我签免责协议。所以我的肌肉训练都是自己在家利用哑铃看Keep视频做的。从目前的运动状况来看,瑜伽注意了不做压迫腹部的动作,其他没有任何问题。跑步机跑也非常容易控速控心率,让我在最热的两个月里还能维持一定的运动量。”
从决定要继续跑并且参赛开始,雅冰基本每天都在运动,每周跑2-3次,此外瑜伽2次,核心/大腿/上半身肌肉训练2次,这些交叉训练主要是为了保持核心和腿部肌肉力量减轻跑步时对膝盖的压力,瑜伽提高柔韧性和关节灵活性。
开跑前的孕期检查一直都是一切正常,也没有任何妊娠反应。医生都说她所有指标都很正常,给她的下次产检安排得间隔时间更长一点。
不过雅冰没有跟医生提及跑马的事。
怀胎5月跑半马
作为六大马拉松赛事之一,芝加哥马拉松完美的天气、赛道(非常平坦少有陡坡)、充足补给、周到细致服务还有群众加油鼓劲的氛围,都是让运动员来此创造PB的原因。
雅冰不想放弃难得中签的芝马,于是,她想通过9月11号的大连长山岛半马来测试自己的状况,如果完赛的感觉不错并且没有不适,就继续去芝马挑战全马。 赛前,雅冰每周训练2-3次,周累计里程20K左右,状态不错,比赛之前的一周已经跑了20K来调节身体适应长距离。然后就是之前提到的交叉训练一直在做。
由于准备周全,跑半马的过程和预想的差不多,前半程很凉快,风景和气氛都不错,感觉相对轻松,后半程太阳出来了很热,腿和脚掌有点酸,然后太热了喝水多了有点岔气,严格控制心率在有氧阈,速度降下来了一些,跑走为主。另外因为穿了孕妇专用跑步支撑腹部的裤子,是黑色的棉的材质,然后近期跑量还是不够,所以不透气感觉不舒服。
最终,完赛成绩是3h4m。
大部分跑者和路人大概把雅冰当作一个胖子看待了,即便怀疑,很少有人敢相信这个孕妇真的来参加半马比赛了。在休息点补给的时候,志愿者有露出惊讶的表情。此外,全程只有一个跑友主动问她是不是怀孕了然后给她鼓励,一个志愿者给了她一个大拇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雅冰的老公全程慢跑(走)陪同,替她背手机和运动饮料,给她加油鼓励,帮她拍照。 嗯,堪称虐狗专业户。
中国第一人,怀孕征战芝加哥全马
世界六大马拉松,是所有跑马爱好者的梦想。雅冰正全力备战。 历史上,国内孕妇跑全马半马的案例暂时没发现(有看到一个北京协和的妇产科女医生,怀孕8个月的时候参加了3公里左右的光猪跑)。 而国外,芝加哥马拉松历史上有好几个孕妇完成了全马(当然很多都是半专业或者专业运动员,跑龄比较长,肌肉力量也比较强),还有个别马拉松专业选手怀孕期间参加州半马比赛依然拿到女子组第一的,而且巴西奥运会上委内瑞拉女排队有个怀孕4个月的运动员依然上场了,不过排球比跑马危险激烈多了。
聊到跑马对创业和工作的改变,雅冰正能量满满:“跑马的过程是一个让内心逐渐强大的过程,强大一方面来自于自己每一次枯燥训练突破自我跑出PB的正反馈,另一方面来自于你碰到的每一个振奋人心的跑友:比如我在柏马赛道上碰到很多耄耋之年的老者跑得比我还快,比如今年波士顿马拉松有一个只有一条腿的姑娘坚持‘跑’完了全程,比如平壤马拉松的朝鲜运动员穿着布鞋短裤背心除了水以外没有别的补给,依然可以跑得飞快。虽然孕妇的身体情况是很特殊,可是残疾人、老人,难道就不特殊了吗?人类可以到达的极限比我们想象的更远,没有‘不可能’,只有‘有多想’。”
在接下来一个月,雅冰会略微提高单次跑量和每周频率,周累计里程要在30-40km,全程才能有比较好的状态完赛。 而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安全完赛,不追求速度时间。 如果按照这次半马的速度估计,雅冰希望6h30m内完成。前提一定是孩子安全、自己感觉舒适,如果过程中有任何不确定或者不舒服,会选择退赛。
坦白说,作为朋友,我还是会担心“万一的万一”,但雅冰却特别有安全感。
原来,这次芝马的陪跑阵容里,除了雅冰的老公,还有她老公的爸爸——老爷子也是马拉松爱好者,此外,我们的高中同学,也是芝马的志愿者,会密切关注。
嗯,科学训练加上亲友护航,一定会平安归来。到时候请收下我的膝盖。
以下是功夫查理对雅冰的补充采访——
1. 跑步带给你哪些启发和影响?尤其是精神上的。
身体变好了就不说了,跑步已经变成了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习惯了能用跑的不用走的,能用走的不用坐的。只要谈论去哪儿要多少距离,我第一反应就是想如果跑过去大概要多少时间。精神上的很多,简单总结一下:
1)跑完一次马拉松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改变了,很多事情并非“不可能”,而是“有多想”。
2)更能忍耐,能明白fast is slow,slow is fast。马拉松对我看待创业、生活、人生的节奏和心态都有了很多影响
3)村上春树的书里说跑马是“exerting yourself to the fullest within your individual limits”,切身体验感同身受,在名古屋马拉松35km附近、还有婺源半马都后半程,都曾经出现了非常突然而短暂的呼吸困难和心跳加速,彼时彼刻,意识也是比较飘忽的状态,会突然感觉离死亡很近,但也就是那么几秒的不舒服过后,一切又恢复正常,就庆幸自己的小心脏承受极限又变高了一点点。因此变得更敬畏生命,对身体的细微变化感知能力也更精确。
2. 有没有想对读到这些文字的读者、跑者们分享的感受?
可以分享的很多,我觉得,马拉松是孤独的运动,孤独在于你只能一个人以自己的速度完成,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跑过才懂;马拉松比赛却是热闹的聚会,跑者之间很多时候只要一个眼神就懂,跑马的路上也会遇到很多精神榜样,比如耄耋之年的老人、缺一条腿的残疾人(当然还有身怀六甲的孕妇)。
就分享一些我看过的关于跑步、科学训练很有帮助和启发的书给跑友们吧:
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雨中的3分58秒》
《Born to run》
《Pose method》(俄罗斯籍美国国家队教练罗曼诺夫博士写的姿势跑步法,帮助跑者纠正跑姿。正确科学地训练跑步就不会受伤的)
查理注:前阵子我遇到了罗曼诺夫博士,说起了雅冰怀孕挑战全马的事儿。他非常惊讶,也给她加油,但整体态度相对保守。毕竟,罗曼诺夫博士对跑步姿势很有研究,但不是孕妇跑步的专家。哈哈。
3. 为什么授权让功夫查理写这篇文章?
就当是做个留念,帮助梳理自己的跑步故事和心得,也希望鼓励其他怀孕的跑者相信自己坚持科学跑步。
为了能够将经验分享给更多跑友,尤其是想要科学跑步、健身的妹子和孕妇,我开通了公众号——“不可能少女”,bkn-girl。
作者:功夫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