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港台新闻周末版》

10月16日《港台新闻周末版》
Comments Off on 10月16日《港台新闻周末版》, 17/10/2014, by , in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动态中国 | Dynamic China, 風云電視頻道直播

周播10月16日《港台新闻周末版》

(标题)新华产权交易所首家境外服务中心落户香港
(标题)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福建宁化开幕
(标题)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开港 台湾同胞成为首批登港游客
(标题)台湾一海洋研究船发生船难 2人罹难
(标题)广东12条出省公路通车 泛珠着力打造“一日交通圈”
(标题)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应积极回应大陆方面的努力与善意
(标题)“台湾顶级工艺”组团赴大陆参展
(标题)厦门退运250余吨台湾“地沟油”涉事企业产品
(标题)从“小三通”到“大三通”:时代变迁下的闽台情缘

*******以下文稿*******

(标题)新华产权交易所首家境外服务中心落户香港

正文:
【主持人】新华产权交易所首家境外服务中心——新华大庆国际金融服务中心14日在香港正式落户,为中国内地以外的亚洲地区提供一般查询、会员招募、市场推广、金融产品介绍及与境外交易所沟通等工作。
【解说】据介绍,新华产权交易所是新华通讯社(新华社)受中国国务院委托确立的“新华08”项目的重要支柱板块,为各类产权、公共资源、资产、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债权、环境资源、大宗商品、基金、理财产品提供交易场所及平台服务。继在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落地建设后,新华产权交易所在香港成立国际服务中心,意在充分运用香港金融市场开放的优势,积极与境外交易所有效的沟通,同时引入国际金融产品及机制,走向国际市场。
新华社报道员陈墨,周锦铭香港报道。(完)

(标题)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福建宁化开幕

正文:
【解说】10月14日,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在福建省宁化县开幕。来自海峡两岸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海内外客属社团近千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携手两岸客家,繁荣文化经济”。论坛旨在弘扬客家祖地文化,加强客家交流合作,促进闽粤赣客家区域与台湾共建客家文化经济区,推动海峡两岸客家文化和经济发展。
福建宁化县石壁镇是客家祖地,与台湾客家族群历史渊源深厚,是其“精神原乡”。目前,在台湾600多万客家同胞中,与宁化石壁有姓氏渊源关系的在60姓以上。
【同期】台湾客家代表 邱木荣
我第一次来参加(这个论坛),但是我觉得办得不错,对于维系两岸的客家感情有着相当良好的示范。
【解说】对于来自马来西亚、多次参加论坛的华侨邓福恩来说,这个论坛让他更深刻的了解客家文化的根。
【同期】马来西亚华侨客家代表 邓福恩
我认为我们海外的华侨,如果来参加这个高峰论坛,我们会得到很多(客家文化)的讯息,让我们对客家的历史文化有多一点理解。这个高峰论坛就给我们机会多一点去了解客家的根是从哪里来的。
【解说】本次论坛由三明市人民政府、台湾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等共同主办。论坛期间还将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海峡两岸客家小吃街以及投资环境以及重点项目推介等相关配套经贸文化交流活动。
新华社记者付敏、陈旺福建宁化报道。(完)

(标题)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开港 台湾同胞成为首批登港游客

正文:
【解说】13日,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的朱家尖锣鼓齐鸣、龙腾狮舞,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正式开港,并迎来了首艘靠泊的邮轮——从台湾基隆港直航舟山的“宝瓶星”号。
【同期】台湾游客 林世祥
我已经是第四次到普陀山来了。相信以后来普陀山的机会要更多,会更方便。因为坐飞机的话,还要转机,然后还要另外再搭船,所以时间上会花比较多。有邮轮的话,会比较方便一点。
【同期】台湾游客 黄锦丽
非常方便,很舒适,来内地都是搭飞机,不方便,这个要方便些又舒服。
【解说】这座迎来1000余名台湾游客的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码头全长356米,宽32米,年客运量达50万人次,最大能停泊15万吨巨型邮轮。位于港口一侧的综合联检大厅占地6200平方米,设有10个双向出入境查验通道,内部包含通关查验区、游客休闲服务区及免税商店等区域。港口的开通使舟山成为继天津、上海、厦门、三亚后中国第五个设有国际邮轮港的城市。
舟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丁涛表示,港口未来将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在加强与厦门、上海等城市交流的同时,也将积极与世界知名的邮轮公司合作。同时,港口将重点拓展对台湾的邮轮直航,舟山作为对台直航点将在促进两岸民众的沟通交流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同期】舟山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 丁涛
我们今天开通的这条海上通道,以及我们正在努力推动的舟山与台湾之间明年要开通的客货运快速直航。我们就是想要通过海上的航路的开通,实现舟山与台湾人员、货物往来的枢纽的作用,让它体现出来。
【解说】据了解,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与台、日、韩等主要目的地港口城市距离均处在300至350海里的半径范围内,国际邮轮在24小时内均可抵达,同一类航线的性价比更高。背靠富庶的长三角地区,也使港口拥有庞大的潜在客户群。预计2020年舟山群岛国际邮轮港的年客运量将达到46万人次。
新华社记者夏亮、宋立峰浙江舟山报道。(完)

(标题)台湾一海洋研究船发生船难 2人罹难

正文:
【主持人】台湾海洋研究船“海研五号”10日在澎湖外海发生疑似因触礁沉没事故,台交通部门紧急应变中心11日确认45人全数救起,但其中2人不幸罹难。
【解说】据台交通部门航港局紧急应变中心介绍,“海研五号”上共有45人,包括船员18人,研究人员27人。9日从台南安平港出港,前往澎湖、马祖、彭佳屿进行海域大气粒状污染物监测及数据搜集,原订16日返回安平港。10日,该船行经澎湖龙门外海,疑似触礁,右舷倾斜船舱进水,45人受困船上。
台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港务公司马公管制台10日下午5点36分接到求救讯号,交通部门立即于当天下午6时成立海难灾害应变中心,晚间全面启动救援机制,派出直升机、运输机和救难舰展开救援,在11日凌晨找到所有落海失踪者。
据了解,获救者随后被送往澎湖当地医院,但2人不治,另有18名伤病患, 5人住病治疗,其余13人轻伤观察。
关于“海研五号”发生事故的原因,相关调查报告预估在2周内完成。
海研五号是台湾第四艘海洋研究船,为台湾自行建造,也是台湾最大的海洋科学研究船,重达2700吨,船身造价高达新台币14.6亿元,具有远洋及深海探勘等多功能,续航力1万3000多海里,耐浪性达8级风浪。2011年6月下水,2012年8月启用,2013年1月正式出海运作。
新华社记者罗骁兵、陈键兴、杜斌 台北报道。(完)

(标题)(泛珠合作十周年)广东12条出省公路通车 泛珠着力打造“一日交通圈”

正文:
【解说】9月底,广东迄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的高速公路广乐高速通车,至此,广东省与相邻省(区)之间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已达12条。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十年来,泛珠各方在公路、铁路、航运等领域加快合作,各省之间着力打造“一日交通圈”。
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启动。这个简称“9+2”的区域包含内地9省区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泛珠合作十年来,以广东省为辐射中心,广东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与周边陆路相邻省份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高速公路连通。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五纵七横高速主干线在泛珠区域内全部完工。十年来,内地九省(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06万公里,是2004年的2.7倍;公路里程达148.35万公里,是2004年的2倍。
在粤港澳三地交通连接方面,规划连接澳门的高速公路3条,已通车1条,为广澳国家高速公路。粤港澳三地共建的港珠澳大桥建设进展顺利,计划2016年建成通车。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岛组合方案,以约6.7公里隧道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其余路段约22.9公里采用桥梁方案,主题工程隧道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
【同期】港珠澳大桥CB03标项目经理 赵传林
估计在2015年的8、9月份桥梁能够贯通。我们整个桥梁工程22.9公里,使用了44万吨钢材,钢结构在桥梁大量使用在我们国家是首次。我们钢箱梁,标准长是110米,宽33米多,两片平行相当于一个足球场这么大的面积。
【解说】铁路方面,据广东省交通厅副厅长贾绍明介绍,泛珠区域合作十年来,铁路营业里程增长了25%,达到2.38万公里。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厦深铁路、向莆铁路、黔桂、川黔、云桂、成贵等跨区域铁路先后建成通车,贵广、南广高铁开通在即,泛珠区域步入“高铁时代”。
此外,泛珠区域之间航运合作更加紧密,西江黄金水道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已建成南北盘江、红水河贵州境出省通道,2000吨级船舶从南宁可直航粤港澳。十年来,内地九省(区)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数达5.55万公里。
位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李家庄码头主要将广西、粤西的资源送往珠三角和港澳地区,再转出口到世界各地。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该码头去年货物吞吐量达29万余标箱。
【同期】广西梧州中外运仓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黄震
现有的场地和泊位可以达到45万标箱的能力,前沿泊位能力我们这个码头可以达到80万标箱。我们码头跟粤桂合作区就在边上,对整个粤桂合作区运输的辐射基本在几公里范围之内。货运来说,水运的成本和货运量相对铁路跟公路有很大的优势。
【解说】同时,大珠江口港口群竞争力逐步提升。十年来,粤港澳港航合作发展迅速,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香港港国际航运中心为核心,以深圳、广州港为集装箱干线港,中山、佛山港等其他港口为集装箱喂给港的大珠三角港口群,形成功能互补的港口、航运、物流设施和航运服务体系。
新华社记者李思佳、吴燕婷、黄玫广东深圳报道。(完)

(标题)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应积极回应大陆方面的努力与善意

正文:
【主持人】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论坛7日在台北举办座谈会,与会人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此前阐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冀盼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台湾各界应看到大陆方面的努力与善意,尽快积极回应。
【解说】座谈会上,两岸和平发展论坛召集人、劳动党主席吴荣元指出,台湾的出路在哪里,是当前台湾社会发展的总课题之一,是任何人,尤其是肩负开拓时代前进、谋求实现自身理想的青年人更须认真面对、不可逃避的问题。习近平近日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指出,“台湾的前途系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的福祉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强盛”;“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台独’之路走不通”。这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吴荣元表示,当前两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受到台湾复杂政情以及内部社会问题的影响,还面对外部势力长期干涉台海局势的多种因素。他认为,两岸关系不断前进发展是历史的趋势,不是别有用心者能破坏得了的。习近平提出“‘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充分吸收两岸各界意见和建议,是能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的安排”,这一论述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内容主张,释放了大陆方面的巨大善意。
《两岸 报》社长陈福裕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有四点内涵尤其重要: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过程中的历史必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正确路径;遏制“台独”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台湾社会各界应当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共同商讨台湾未来的出路。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张麟征说,每个地区对前途作选择,必须要理解国际局势与区域形势,不可能随心所欲。两岸未来的统一模式还是“一国两制”。和平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和平统一,和平统一的方式是“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要互相尊重,不能以“两制”对抗“一国”。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由劳动党、中国统一联盟、夏潮联合会等19个台湾民间团体于2010年在台北成立,其宗旨在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台湾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民众建立发声平台。
新华社记者罗骁兵、杜斌台北报道。(完)

(标题)“台湾顶级工艺”组团赴大陆参展

正文:
【主持人】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6日召开记者会宣布,本月将率“台湾顶级工艺”大师团参加“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帮助台湾顶级工艺品走出宝岛,开拓并深耕大陆工艺产业市场。
【解说】记者会上,台湾“漆道坊”漆艺大师梁 玮和台湾得闲居工作室雕刻大师吴德贤先后展示了现代漆器工艺和陶瓷雕刻工艺。
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主任许耿修介绍说,此次从58位台湾工艺名家中精选出了21家顶级工艺业者参展,作品均为台湾在地原创工艺品牌,强调“台湾设计,台湾生产”:来自台湾的设计,传统中富有创意,更贴近生活实用;台湾生产,也能显示出台湾艺师注重细节的精湛手艺。
【同期】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许耿修
我们希望台湾工艺大师,他们的心得能到大陆跟大陆的工艺界朋友们进行交流。我们应该互相切磋合作,我们一起面对世界,打开一个更好的市场。
【解说】据了解,“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将于10月18日至21日在浙江东阳举办。
新华社记者罗骁兵、杜斌台北报道。(完)

(标题)厦门退运250余吨台湾“地沟油”涉事企业产品

正文:
【解说】10日,在厦门海关关员全程监管下,256吨来自台湾“地沟油”涉事企业的饮料和酱油被重装入柜,拟于12日装船退运台湾。
据厦门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9月28日至10月3日,厦门两家公司相继向厦门海关申报进口台湾味全公司生产的饮料和酱油等货物,共计13个货柜,19750箱,重达256.75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台湾味全公司因涉及此前台湾强冠公司“地沟油”事件,相关产品暂停进口报检。
【同期】厦门东渡海关通关科副科长 黄明阳
他这批货因为涉及“全统香猪油”事件中强冠企业旗下的味全,这批次货物都是味全企业生产或监制的。国家质检部门已经公告出来,暂停受理这方面的通关手续,所以他们领取不到入境货物通关单,无法向我们海关正常申报,只能来我们海关这边办理退运手续。
【解说】掌握该情况后,厦门海关立即对该批货物启动了退运程序,从舱单接受、单证审核、查验放行等环节密切配合,全程跟进,确保该批货物快速办理退运通关手续。
海关部门表示,目前大陆虽尚未从台湾进口过全统香猪油,但食品安全涉及民生,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凡是由台湾食药署确定的涉事企业生产的进口食品,按照相关规定,海关均将监管退运。
据了解,台湾强冠公司于今年2月至8月期间收购大量劣质油混入猪油,制成“全统香猪油”卖给下游食品加工厂以及原料行,台湾味全公司就是台湾食药署公布的235家下游用户之一。
新华社记者张逸之福建厦门报道。(完)

(标题)从“小三通”到“大三通”:时代变迁下的闽台情缘

正文:
【解说】从地域受限的“小三通”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实现,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许多平凡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清晨的马尾港,“两马”航线客轮“金龙”轮正渐渐向港口靠近,船上搭载着175位从马祖前来福州进香的台胞。
祖籍福州的郑娇英出生于台湾马祖。解放前,她的父亲去了台湾经商,后来因为两岸政局的变化一直没能再回来大陆。郑娇英说,父亲去台湾之前,留下了几个儿女托福州的亲戚照顾,但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几十年。尽管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但由于路途周折、交通不便,一家人团聚的机会并不多。
【同期】马祖同胞 郑娇英
马祖要去,先去台湾,这个行程里面就可能要预留一天,然后再到松山机场再去香港,再从香港再进入大陆这样子。时间上会花费好几天才能到。
【解说】这一切在2000年之后发生了变化。2000年12月,台湾当局单方面批准《试办金门马祖与大陆地区通航实施办法》,俗称“小三通”,凡涉及金马地区满6个月以上居民,均可申请赴对岸观光、旅游与从事商务活动。2001年1月,马尾至马祖的“两马”海上客运航线开通,只要1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对岸,这让郑娇英和她的家人感到十分高兴。
【同期】马祖同胞 郑娇英
来的机会多了,旅游行程也多了。然后因为我们还有亲人在这边,跟亲人的回家看看的时间也多。一年里面我们最少会来七八趟。
【解说】到了2008年12月,两岸终于实现了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的转变,实现了从间接、单向、局部通航向直接、双向、全面通航的转变。截至2014年7月,“两马”航线累计通关旅客已突破58万人次。通过“小三通”航线,闽台间的经贸、文化和社会互动日益增多。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福建省累计引进台资项目13524个,实际利用台资220.79亿美元(含第三地),实有台资企业3908户,均居大陆各省市第三位;闽台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45.14亿美元,居大陆各省市第五位。
【同期】福州福华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奕廷
那现在呢有这个两岸的直航,那对我们台商来讲当然是最方便的。因为从福州到台北大概航程只要1个小时10分钟,那也便利了我们两岸的这种来往。那我觉得这个是对台商是一个受惠最大的。
【解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台商来到福建,他们很多人不仅在这里创业,还在这里安了家。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江晓燕十几年前嫁给了当时刚来福州工作不久的台湾丈夫。
【同期】在台福州人 江晓燕
我记得我当初刚结婚的时候,婆婆就会带着我到处拜访街坊啦,朋友啦,她会带着我到处走,这是我媳妇,非常荣幸地跟大家介绍这是我媳妇。那她们家的家庭条件是很好的,怎样怎样的。就是怕她的朋友们会看不起她这个娶了大陆媳妇的婆婆。那现在是根本这种情况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大陆新娘在台湾也是非常之多。
【解说】现在,江晓燕和丈夫已经定居在福州,并且有了一对活泼可爱的儿女。10岁的儿子朱哲贤和7岁的女儿江品萱目前都就读于台商子女定点学校之一的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同期】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学生 江品萱
有的时候过年是我们回去,有的时候是我爸爸的家人回来。
【解说】目前,福建各地都建有台商子弟学校,台商子女可以到区域内相对就近的定点小学就读,也可以在居住地片区内小学就近入学。仅省会福州市就有15所接收台商子女的小学,7所台商子女定点初中。
新华社记者林凯、宓盈婷福州报道。(完)

About Lu, 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