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桃园结义兄弟共创大业

从《三国演义》故事中学习团结互助和尊重人才
王坚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反映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群雄相争的壮观历史场面。海外华人远离故土,更加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里所反映的团结互助,共同奋斗的精神,鼓励海外华人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在异国他乡开创一片天地。
刘备起家最晚,底子最薄,依靠的是兄弟齐心,共创大业,建立蜀国。刘备可以放手让关羽执掌荆州,这样的信任在其他的诸侯中是看不到的。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分兵把守益州、荆州的战略,实在是值得商榷。益州、荆州互不相连,容易被各个击破。同时等于蜀国需要两个班子的人员分别管理益州、荆州,蜀国没有足够的人才。凤雏庞统阵亡后,卧龙孔明只能顾及益州,对荆州鞭长莫及。
生子当如孙仲谋。蜀国只有一代人才,魏国有两代人才,但吴国有三代人才。吴国历经父兄三世的努力,终于靠长江天险在江南立国。
孙权杀掉关羽实在是失策。吴、蜀两国为土地相争,吴国夺回土地,达到目的就行了。吴国杀了关羽后,吴、蜀两国伤了感情,大打一场。以后吴、蜀两国一直无法建立互信,无法有效地联合抗衡魏国。在对待关羽上,孙权与曹操没法比。
魏国的曹操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国人才济济,如何管理这些人才成为难题。
环境的力量是巨大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影星梦露对美国社会环境的转变有深远的影响。有人说梦露的后代最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美国的父母们纷纷发现,从行为上讲,孩子怎么看都像梦露而不像自己。走基因路线的话,能生十几个孩子就不错了;但是走环境路线的话,有成亿的后代都不在话下。
在招揽人才上曹操走的是环境路线,曹操树立起尊重人才的环境气氛。曹操没杀刘备、关羽等潜在的竞争者,表示了对人才的尊重。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操也不计较,仍然论功行赏。同时曹操明确了人才环境中的价值标准,向曹操告密主人者都被曹操杀掉了。曹操征汉中时,杨松接受金银,为曹操做内应。城破后,杨松因卖主求荣而被曹操斩首示众。尊重人才则吸引了人才,明确价值则凝聚了人才,魏国的良好人才环境汇聚了天下的英才,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也是从魏国抢来的。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有资格做皇帝,但最终没称帝的人。皇帝地位更高,但曹操权力更大,形成一种平衡,与日本的幕府相似。但曹丕如果不称帝则无法树立威信,开了争当皇帝的先例。司马家族如法炮制,大肆迫害曹操子孙,灭掉魏国,建立晋朝。但晋朝很快就陷入激烈的帝位争斗,大家越争就越得不到,从此中国基本上是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做皇帝。从司马家族争夺帝位的惨烈自相残杀来看,像曹操那样不称帝应是更好的选择。
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亲如兄弟,精诚团结,共创大业。想比之下,魏国曹丕却为了维护帝位而大肆迫害亲兄弟,削弱自己的家族,迁就其他家族。最后司马家族经过三代的努力夺得政权,三国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