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为了提高海外中文老师的教学水平,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和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主办、希林联合中文学校承办的《海外华文教育名师巡讲团大芝加哥地区教师培训》将于八月二十五日于希林亚裔活动中心举办。 届时,来自中国的三位巡讲团名师将为大家作精彩的讲座和演示。 根据主办单位的规范要求,所有参加了完整培训课程的教师都将获得相关证书,请各校提前提供参加培训老师的名单。欢迎大芝加哥地区的中文学校暨教师们踊跃报名参加此项难得的培训,也欢迎有志于成为中文教师人士,中文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家长踊跃报名参与。
培训时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天,10:00 AM – 5:00 PM
地点: 希林亚裔活动中心
1163 E. Ogden Ave. Suite 301, Naperville, IL 60563
630-355-4322
报名请联系: 教师培训,training@xilin.org
注册费 (含午餐): 每人$20
请在报名email内注明“侨办教师培训”字样以及以下内容:
学校,联系人电话,email 地址,参加人数,参加教师姓名。
请提供教师中英文名字,以供证书填写之用。
二。 为了扩展海外华文教育的教学思路,大力提升海外华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由中国侨联和希林联合中文学校承办的《海外华文快速教学法大芝加哥地区教师系列培训》将于八月二十九、三十日及三十一日于希林亚裔活动中心和希林UIC中文学校举办。 届时,中国侨联海外华文教学培训团届时将进行一系列精彩的快速教学法的演示和教师培训,向老师们介绍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海外一些国家华文学校使用这一教学法取得的成果,欢迎大芝加哥地区的中文学校暨教师们踊跃参加此项不可多得的培训,也欢迎有志于成为中文教师人士,以及对如何解决华文教育中难题关心的中文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家长踊跃参与。
培训时间:
8月29日(周四)晚上7点,快速汉字教学法讲座,地点:希林亚裔活动中心
8月30日(周五)晚上7点,教师培训,地点:希林亚裔活动中心
8月31日(周六)上午10点,模拟课堂演示,地点:希林UIC中文学校
下午 2点,模拟课堂演示,地点:希林亚裔活动中心
地址: 希林亚裔活动中心
1163 E. Ogden Ave. Suite 301, Naperville, IL 60563
630-355-4322
希林UIC中文学校
MXC,1900 West Van Buren St.,Chicago, IL 60612
708-316-8816
报名请联系: 中国侨联教师培训,training@xilin.org
注册费: 每人$10
请在报名email内注明“中国侨联教师培训”,以及学校,联系人电话,email 地址,参加人数,参加教师姓名。
徐宏力,男,教授,博士
青岛大学副校长,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教育部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徐宏力教授长期从事美学与国学研究,尚器物美学而非理论美学,视国学为今学而非古学。坚持走“学
理”与“术用”结合的研究道路。出版过《泛美学丛书》、《美学与电子文化》、《模糊文艺学论要》、《学理与术用》、
《服装美学原理》、《论语双解》、《浮山笔记》等专著,并且在《文艺研究》等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
《光明日报》等国内知名媒体曾刊载文章介绍其著作,《新华文摘》等知名刊物转载过他的文章。徐宏力曾主持完成
过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一项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多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
本次赴美培训的题目是《“新国学”及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新国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包容发展的本土
文化学说。本土文化是国人立身之根,它在社会实践中发展着,在发展中吸收着世界优秀文化遗产。我们是华人精神
家园的守望者,有责任推动传统文化进入现代社会,回答现代化所提出的问题,迎接再生的挑战。中国优秀文化不仅
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而且在解决现代问题时有自己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世界还是在
欧美价值观统领之下存在,这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偏见。“同而不和”的现实说明,“和而不同”是唯一出路,儒家世界
观值得国际社会借鉴。
盛玉麒博士
中国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中文信息研究所所长。
主攻:文字学、词汇学、中文信息处理
兼职:山东省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副会长、国家语委标准化委员会语汇分标委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
会理事、国际中文教学现代化学会理事。
代表性成果:现代汉语网络课程、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现代汉语根词属性库、字级标注语料库知识挖掘与中文教学资
源库建设、基于附码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学知识挖掘研究
培训题目:字词相关性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没有形态、缺乏分词标志,依靠虚词和语序表达语法意义。书面语讲究修辞典雅、出新避重;口语力求简明扼要、
多用省略;离开具体语境常会出现歧义。汉字累积数万、汉语有限音节,难免同音异形,复杂难辨。探索变化中的不
变、发现稳态系统的核心,优化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实现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是共同面对的挑战。
本讲座运用根词相关性原理和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探讨汉语字词相关性特征和词法句法一致性的规律,介绍用 HSK 汉字等级过滤《论语》、标注唐诗宋词,挖掘短语常用结构模式、筛选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料等方法。主要包括:
1 汉语的特点与难点、2 根词相关性原理、3 语料库知识挖掘、4 兼类词频度分布、5 文本的 HSK 字级标注。
参考文献: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副词相关性知识挖掘》(2001 香港城市大学)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根词相关性知识挖掘》(2011 香港教育学院语料库语言学圆桌会议)
《基于语料库的 HSK 方位词知识挖掘》(2007 烟台计算语言学年会)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表人的类词缀知识挖掘》(2010 天津第 19 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词类次范畴知识挖掘》(2010 山东大学高端论坛)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兼类词知识挖掘》(2010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年会)
汪静
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小学部副校长、高级教师。
以构建学生乐学爱学的语文课堂为目标,致力于小学语
文趣味教学研究,及家庭教育研究。所做课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
五”规划精品课题。作文教学兴趣培养研究《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放飞梦想》获山东省优秀教育成果奖,并发表于《创
新教育》总第 79 期。著有家庭教育丛书“牵手两代”小学版第六册《爱我你就接纳我》。先后被国务院侨办派往加拿
大、缅甸、捷克、西班牙执教小学语文教学法。
讲课内容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堂围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主线,以“以学定教,因学而导”为原则,就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设置的智慧、常用课堂教学游戏等展开阐述。重点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读”
的训练,写字教学中的书写小规律、写作兴趣培养为例,讲述课堂教学设计。上述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有所侧重。
郭保华
把汉语变成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
——中国教育科学核心成果报告(提纲)
一、一道摆在家门口的语文难题
1. 全球汉语的热与冷
21 世纪中国经济走强,全球兴起了汉语热,这给汉语言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千年等一回”的机遇,但与此同时,
“识字难”也成了世界中文教学最大难题,很少人能坚持学到最后。汉语学习经受着“火”与 “冰”的双重考验。
2. 举世公认的定论
2007 年,美国调查报告显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有五种,汉语是其中一种。汉字难认,汉语难学成为举世公认
的定论。
3. 中国政府的难言之隐
许多国家希望中国政府能提供一套快速高效的中文教学方法,他们不知道“识字难”一直是中国教育的“拦路
虎”,近百年来众多专家对此都束手无策。
4. 重金之下无勇夫
为了彻底攻克“识字难”这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在“十五”规划中专门设置了一个国家级课题,教育部拿出 400 万支持这一课题,希望有人能早日研究出快速高效的学习良方,以解燃眉之急。遗憾的是两年过去无人去揭这个
“皇榜”。无奈之中,只好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承担起研究这个课题的重任。
二、语言学大师开出的奇特妙方
1. 欲说还休话拼音
情急之下,教育部语用所所长李宇明先生请教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者 98 岁的周有光先生,希望周先生能指出一条
利用拼音学汉语的捷径,毕竟全世界很多中文学校都在用汉语拼音教汉语。
2. “汉字效用递减率”与“基础华文”
周先生是唯一在世的汉语拼音方案制定者,他也是“汉字效用递减率”的发现者。他以百年人生的经验提出一条
建议,希望用 800-1000 个高频字,按照《千字文》的方法编写一部“基础华文”供海外 5000 万侨胞使用,这一
建议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应,但却令业界人士大为意外。
3. 令人疑虑重重的妙方
全世界都在用拼音的方法教汉语,周先生又是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者,可是他却不赞成用拼音的方法教汉字,而
建议用古人的方法教汉字。这种已被淘汰了 100 多年的方法能解决“识字难”这个世界难题吗?
三、难以置信的心理学实验
为了科学地解决“识字难”这一课题,国家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汉字认知心理学实验。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社会主流
的识字方法几乎没有一个是科学的。
1. 拼音“无助”
新加坡 10 名被试,拼音极好却不能识字;北京 10 名被试相反,拼音不算很好却识字极好。实验表明,拼音和识
字并不呈“正相关”。
2. 看图不能识字
全世界都流行看图识字,可认知实验表明,看图对识字造成干扰的高达 95%。这是极不科学的识字方法。
3. “象形”不是个好方法
我们津津乐道的象形识字法:“山像山,水像水,木像树,火像火”,在实验中,没有学过汉字的人,几乎没有
一个能看出字形与字义的关系。而且除不到 10%的独体字外,90%以上的合体字是无法用象形的方法来识字的。
4. “字族”识字的硬伤
用一个基本字带出形近字或音近字,这是北方流派的主要识字方法。但实验表明,这种方法正是造成错字和别字
的主要原因。
5. 阅读识字
六年制小学使用的阅读识字被证明是效率最低的识字方法,其中 80%属于无效劳动。12 册小学语文课本约 30 万汉
字,而生字量只有 2500 多,生字和熟字的重复率是 108 倍,而心理学早已证明,10-15%属有效重复,超出的一律
是无效重复。
四、现代汉语的根本错误
实验结果引起课题组成员深层的理论思考。
1. “语言学”与“文字学”
为什么在数千的历史上,西方人去研究“语言学”,而中国人却去研究“文字学”?
2. 一“字”之差,万劫不复。
英语教学的重心在词上,汉语教学的重心在字上,一字之差便是天壤之别。正是因为我们用英语的方法教汉语,
才使汉字走上了“识字难”,难于上青天的不归之路。
3. 没有语法,只有语序。
英语的语法极为复杂,而汉语却把这复杂的现象全部化成了汉字,所以汉语没有语法,只有语序,建立了语序,
汉语学习就易如翻掌。
4. “文盲汉语”的背后学拼音培养的是对字母的敏感度,而学汉字培养的是对图形的敏感度,如果只学拼音说话,最终培养的只能是会
说不会认的文盲汉语。
五、寻觅汉字传承的脉络
1. 蒙学三绝与“字书”
千百年来,蒙学识字只用三本书,那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识字课本在古代都叫“字书”。
仔细研究会发现每个朝代都是用“字书”的方法传承汉字。可以说“字书”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2. 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中国可考的教育史有 2600 多年,流传下来的字书林林总总,但是,只有南北朝的《千字文》被称为“天下第一字
书”,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识字课本,被称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3. 繁体字与简体字
为什么古人学习繁体字没有“识字难”,而今天我们学习简体字会遇到“识字难“呢?
六、千古奇文揭开识字秘密
1. 中国的 581 工程
2006 年《中国社会语言生活报告》指出,581 个汉字就覆盖了中国人语言用字的 81%,由此可见汉字的使用度非
常集中,学好最常用的 581 个汉字就能基本解决汉语说话问题。对这 581 个字的研究就称为“581”工程。
2. 识字的最高境界
我们都认为识字就应当从字形学起,一个字一个字的学习。事实上我们错了,识字的最低层次是单字认读,从低
到高依次是单字、词汇、语块、句型、文章。最高境界是字、词、语、句、文为一体的识字方法。代表这种方法
唯一教材是《韵文识字》。
3. 久已失传的“音韵节律”
古代的“字书”几乎都是《韵文识字》,对这种识字课本有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那就是“音韵节律”教学法。这
种方法已经失传了 100 多年。据文献记载,用这种方法,“冬书三月”就能过识字关。
4. 韵文识字横空出世
《韵文识字》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第一部字书,它秉承“字本位”教学理念编写,彻底颠覆了中文教学法,把
识字的速度提高了 10-15 倍,阅读周期从 6 年缩短为 6 个月。实现了汉语教学的重大突破。
七、华文教育的重大突破
1. 汉字能唱不能说
2. 相似度与记忆
字号越小相似度越大,记忆越困难;反之,字号越大相似度越小,记忆越容易。那么学习汉字用多大字号最合适
呢?
3. 韵文识字,背诵为王。
韵文识字的要诀就是你把这篇文章迅速背会,而这篇文章的用字恰恰是汉语的全部常用字,这样你在不自不觉中
就背会了一部小学生字典。阅读时随取随用,极为方便,这就是古人创造的快速高效识字方法。
4. 分析教学与感知教学
分析是用分解的方法找规律,感知是用模仿的方法找感觉。英语教学用前者,汉语教学用后者。
5. 教学效果对比
每千字的学习时间(课时)
两岸小学生:450/30 华侨小学生:600/45 日韩大学生:800/60 欧美大学生:1000/90 八、海内外媒体高度关注
(略)
九、结束语
郭保华简介
郭保华
郑州大学教授,儿童语言学家,《韵文识字》发明人,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课题研究员,国家课题组执行组长,
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荣誉
顾问。
他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和天津大学,长年执教于郑州大学,喜
欢中国哲学和认知心理学。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专业从事汉语
言文字研究,并根据“字本位”理论创编出《中华字经》,《中
华字经》因其快速高效的识字效果蜚声海内外,被业界誉为“中
华识字第一经”。
2002 年,他主持全国教育课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传统
文化教育的现代价值研究与创新实践——任课题组执行组长,
其核心成果《韵文识字》,把每千字的识字速度从 450 课时缩短
到 30 课时,阅读周期从 6 个缩短到 6 个月,并在此基础上解决
了语言、识字、阅读、书写、作文等一系列中文教学难题,彻
底攻克了“汉字难认,汉语难学”这个举世公认的世界难题。
在全球兴起汉语热的大背景下,《韵文识字》及其教学法的成功
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上百家的报纸、电视和网络跟
踪报道。香港《亚洲周刊》称其为“颠覆中文教学法”,《星岛
日报》(欧洲版)称赞他“把汉语变成世界上最容易学的语言”。
16 个国家引进他的方法同步教学。
目前,《韵文识字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中文学校所采用,成为海
内外华文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