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波士顿恐怖爆炸案系列事件
![[图片]波士顿恐怖爆炸案系列事件](https://eacast.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30020021.jpg)
暴力事件开始于4月18日,一家在Cambridge的便利店遭到抢劫。警方最初说是衣架7-11店遭到抢劫,但随后报道是另外一家。
很快, MIT一名校警– 随后确认是警员 Sean A. Collier — 被射杀。根据MIT的声明,Collier 在MIT校园中是在遇难的,死于警车中。
官网称,2名嫌疑人随后劫持了一辆汽车,试图逃窜。
被劫持车辆的司机在半个小时候逃出了汽车。
警察们正在利用被劫持汽车的GPS在定位该汽车。该汽车随后驶入居民区,警方和犯罪嫌疑人的交火发生在Dexter 和 Laurel 街道交界处。信息来源:Middlesex County District Attorney’s Office.

- 在交火中,警方开枪击毙了跳车而出的嫌疑人Tamerlan Tsarnaev 。他的弟弟 Dzhokar Tsarnaev趁机开车逃窜。 Tamerlan Tsarnaev身上有爆炸物以及爆炸启动装置。
- 嫌疑人Dzhokar Tsarnaev目前仍在逃窜中,警方正在挨家挨户地寻找他。
.
照片白天公布,两嫌犯当晚暴露行踪
综合新华社电美国联邦调查局18日在波士顿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爆炸案两名嫌疑人照片。当天晚上,位于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爆发枪战,造成一名校警身亡。警方随后在追捕中击毙一名男子,经证实,此人正是波士顿爆炸案中的嫌犯之一。另外一名嫌犯在逃。据美联社报道,两人均来自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附近地区。
在美居住已10年
联邦调查局波士顿分局负责人理查德·德洛里耶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这两名嫌疑人的照片。他将两人分别称为“嫌疑人一”和“嫌疑人二”。
这两人的照片截自15日马拉松终点附近的监控录像。根据照片,“嫌疑人一”身穿深色外套,浅色裤子,头戴深色棒球帽,背着黑色背包;“嫌疑人二”则身穿深色衣裤,头戴白色棒球帽,背着浅色背包。除了照片,联邦调查局还公布了两人在发生爆炸的博伊尔斯顿街上一前一后行走的一段视频。
据法新社报道,这两人是兄弟关系,来自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附近地区。戴白帽者是弟弟,名为焦哈尔·察尔纳耶夫,今年19岁。另一名是26岁的塔梅兰·察尔纳耶夫,曾是一名拳击选手,住在波士顿剑桥市。两人在美国合法居住约10年。
两名嫌犯的父亲目前身在俄罗斯,他坚称两人都是无辜的,他说,其在逃的儿子是一名在美国念医学的大学二年级学生,还是“一个聪明的男孩”。
波士顿全面“瘫痪”
18日晚上,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麻省理工学院发生枪击案,一名校警中枪身亡。后经证实,凶手正是波士顿爆炸案的两名嫌犯。
枪击事件发生后,大量全副武装的警察封锁现场。执法部门派出多架直升机、警犬以及船只搜索附近地区。警方还拦停过往车辆,排查车上乘客。
波士顿警方说,两名嫌疑人19日凌晨与警方发生交火,其中哥哥塔梅兰·察尔纳耶夫重伤后死亡,弟弟焦哈尔·察尔纳耶夫逃逸。警方正对他展开追捕,由于焦哈尔·察尔纳耶夫具有高度危险性,马萨诸塞州州长帕特里克下令,为配合警方大规模搜捕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在逃嫌犯,波士顿所有的居民都必须留在家中,不要外出,也不要给除警察之外的人开门。
据法新社报道,为追捕逃犯,包括的士在内的波士顿地区公共交通停运。目前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等波士顿当地大学以及该市公立教育系统已宣布19日停课。
■资料
车臣共和国恐怖高发地
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的北部联邦管区的其中一个共和国,地处于北高加索山区。19世纪,沙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加索战争于1859年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苏联解体之后,民族分离势力在车臣等高加索地区严重膨胀。俄罗斯发动过两次车臣战争。1999年7月4日,沙米利·巴萨耶夫指挥5000人的武装部队偷袭了俄内务部队哨所,导致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大举进攻,消灭大股车臣武装,俄军几乎控制了车臣全境。但是,车臣剩余的武装化整为零,在车臣内外采取游击战术,频频进行暗杀和恐怖活动:包括2002年莫斯科歌剧院人质事件(造成129人死亡),2010年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造成3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等。
回放
枪击校警劫持警车投掷手雷激烈驳火
18日22:48 一名麻省理工的校警接到报案后,前往现场处理一起肇事事件,结果遭到枪击。校警身中数弹,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保安人员封锁现场。学校发表声明称,校园局势非常危险,要求人员呆在室内,远离枪击现场。
18日23:10 法新社报道,当地警方随后进入校园搜捕嫌疑人,同时封锁附近道路,但并未逮捕任何人。目击者称,期间听见枪声和爆炸声。
19日00:15 CNN 报道,一名嫌疑人被捕并被脱光衣服押上警车,后经证实此人并非枪击事件的两个嫌疑人之一,随后被释放。警方解释称脱光衣服是怀疑其身上带有炸弹。
19日00:30 波士顿当地媒体报道称,麻省理工附近10公里的水镇发生劫警车事件,随后警匪在追逐中发生交火,在这一过程中,匪徒向警方
投掷手雷和简易爆炸装置。
19日00:45 美联社报道,在水镇传出爆炸声后,数十名警察与国民警卫队队员赶到位于麻省理工学院北部的水镇。一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警方要求记者离开现场,并关闭手机。
1:00 《波士顿环球报》报道,有居民听到驳火及爆炸声,街道上的警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有目击者说,他们看到两人躲在一辆黑色警用SUV后与相隔约60米的警方展开对峙。
1:30 警方证实,现场存在爆炸物,拆弹部队已展开行动。
1:49 一名嫌犯在水镇被捕,后经确认已死亡。
2:35 FBI 公布两名嫌犯的清晰照。
3:40 CNN 报道,一名枪手仍然在逃。警方告知居民锁好房门。美国警方在水镇逐家逐户搜索。
4:22 路透社报道,波士顿警察局长戴维斯在官方推特账号称,马拉松爆炸案两疑犯中,戴深色棒球帽的已死亡,另一戴白色帽者在逃。
悼念
奥巴马悼念遇难者并鼓励受伤者
“毫无疑问,你们会再次起跑”
据新华社电美国总统奥巴马18日在波士顿就爆炸案发表演讲时对遇难者表示深切悼念,同时发誓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奥巴马当天在波士顿圣十字教堂举行的跨宗教仪式上对爆炸案中的3名遇难者表示深切悼念,并动情地讲述他们的个人故事。在讲到遇难的中国留学生时,奥巴马说,家人将她送到波士顿大学是为了让她体验这座城市的精彩,“她是一名23岁的学生,远离家人。在她位于大洋两岸的家人和朋友痛心之际,我们意识到了我们所有人共有的人性”。
对于那些在爆炸袭击中腿部受伤甚至腿脚被截肢的受伤者,奥巴马鼓励他们说:“毫无疑问,你们会再次起跑。”
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都曾在波士顿求学,因此奥巴马在演讲中特别提到,他和米歇尔都曾去过爆炸事发地点附近的街道,因此这一袭击触动了他的个人情感。奥巴马说,波士顿人民不会被袭击吓倒,“我们所有人都被这起针对你们这座受人深爱城市的袭击所触动。我们所有人都和你们站在一起”。
奥巴马同时向袭击者发出严厉警告,发誓要将凶手绳之以法。
奥巴马最后说:“明年这个时候,也就是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又会回到这座伟大的美国城市,来参加第118届波士顿马拉松比赛。”
启程赴美吕令子家人感谢各方帮助
新快报讯 19日,吕令子父母启程前往美国,并发表公开信,表达了对吕令子离世的哀痛之情,并向给予帮助的各方表示感谢。
吕令子的父母在公开信中称,自己女儿的辞世让他们深感悲痛。信中还表示,留美学习一直是吕令子的梦想,并为此目标而努力。
在公开信中,吕令子父母对中国政府、美国国务院、波士顿警方、波士顿大学等诸多方面提供的帮助表示感谢,同时也向世界上给予吕令子关心、关注的人表示感激,并对其他受害者表达了祝福之意。
最后,吕令子的父母希望人们能将其女儿的精神传递下去,并为她保留一份记忆。
(中新)
波士顿大学设立“吕令子奖学金”
不到一天便筹集超346万元
据新华社电美国波士顿大学18日宣布,为纪念在爆炸案中遇难的中国女留学生,将以她的名字设立“吕令子奖学金”。
波士顿大学发表声明说,吕令子是该校一名可爱的成员,她乐观、学习勤奋,波士顿大学同她的朋友和家人一样,对她的离世感到悲痛。声明说,为纪念吕令子,波士顿大学校董会17日投票决定设立“吕令子奖学金”。波士顿大学学生教导主任肯尼思·埃尔莫尔1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奖学金设立不到一天便已筹款超过56万美元(约合346万元人民币)。他还说,该奖学金的使用将考虑吕令子家人的意愿。提议设立奖学金的波士顿校董会成员费尔德说,设立这一奖学金“是一件合适、正确的事情”。他说,波士顿大学还希望通过纪念吕令子来强化该校和中国人民之间的纽带。
目前波士顿大学网站已开辟纪念吕令子的网页,供人们留言表达哀思,网页还为“吕令子奖学金”捐款提供了链接。
内外反恐奥巴马很忙
消灭“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以及推动美军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离,是奥巴马自我标榜的第一任期重要“政绩”。
分析人士认为,事实上,尽管阿富汗战争正在走向终结,但美国利用无人机在国外开展的“反恐之战”却似乎愈演愈烈。如果波士顿爆炸案被证明系国外恐怖主义组织所为,那么这两枚爆炸物已足够对奥巴马所卖力构建的“安全感”造成重大冲击。
而在美国国内,近年来美国社会分裂与对立现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呈现加重的趋势,这为极端思想和组织提供了滋生和增长的土壤。
几乎瞬间击碎美国社会原本满满安全自信的“9·11”袭击发生后近12年来,民众心理逐渐走出惊弓之鸟的脆弱。但波士顿爆炸案却再揭伤疤,让美国人对本土安全防务能力产生新的质疑。
美国威斯康星州玛丽安大学国土安全专家米歇尔·马耶夫斯基指出,“9·11”事件以来美国本土安保工作取得明显进步,但即便如此,想要防范恐怖威胁于无形也不现实。
的确,任何恐怖威胁和安全防卫工作犹如“矛与盾”的关系,美国国土面积大,地区间、国际上人员往来密集,安保工作再强也难免有疏漏。恐怖威胁和防范工作处于不对称状态——前者只要得手一次,就是成功;后者只要失误一次,就是失败。
然而,国内反恐之网能否织得更密?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奥汉隆认为,尽管目前美国每年的国内安全防务开支是“9·11”事件前的三到四倍,但一些重点领域还值得改进。
分析人士指出,远在技术层面之上,无论是对激化地区矛盾的对外政策,还是对国际反恐合作的行动力,美国决策者都有更多可以反思。
信息来源:CNN & 新华社
EaCast 编辑|edit: 张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