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村邀请加州华人作家举办 “海外华人小说创作谈” 讲座

介绍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分析中文英文作品的差异
文化村邀请加州华人作家举办 “海外华人小说创作谈” 讲座
王坚
文学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海外华人作家在生活经历和思维角度上都独具特色,海外华人文学很值得大家深入讨论。2014年5月31日在芝加哥西北郊Palatine市,文化村在东道主李大兴家里举办文学讲座“海外华人小说创作谈”,由加州硅谷的华人作家陈谦女士主讲,由李大兴先生主持。
陈谦笔名啸尘,20世纪60年代生于广西南宁,1989年春赴美留学,获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在高科技公司任资深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师多年,现为自由作家。陈谦的作品散见于《今天》、《小说界》、《钟山》、《香港文学》、 《红豆》、《青春》、《三联生活周刊》、《南方日报》、《侨报》、《华声月报》等海内外报刊、网络媒体。陈谦的作品《特蕾莎的流氓犯》,评上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望断南飞雁》荣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繁枝》荣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还被选为2012-2013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
陈谦向大家介绍了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著名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哈金等人的作品和写作特点。陈谦还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由科技人员转变为作家的独特经历,强调要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陈谦有很好的图像记忆,能在作品中向读者展示一幅又一幅的图面。陈谦在作品中强调个人迎接挑战,通过努力克服困境。同时陈谦还解释自己在作品中尽量采用价值中性的立场,避免说教,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在文学作品中要调动人们的视觉、听觉、味觉等各种感觉,让读者全身心地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陈谦还比较了英文文学作品和中文文学作品,认为阅读英文作品比阅读中文作品对自己的中文写作帮助更大。在中文作品中强调陈述,而在英文作品中强调对话,通过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增强读者的体验。陈谦还通过分析自己的小说,讲解了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在结构上的特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陈谦在讲解英文小说的结构时,还举例有的英文作品借鉴音乐的多声部结构,几条线索交错铺开, 这样的分析打破了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拓展了大家的艺术视野。村上春树的《1Q84》,就是一部有音乐多声部结构的小说,音乐感贯穿在村上春树的故事展开中。
听众里有各方面的艺术人士和专业人士,通过与主讲人陈谦的问答,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芝加哥华人写作协会会长谷文瑞,分析了陈谦的小说《莲露》。正如陈谦所讲,《莲露》反映了复杂的人生百态,讲述了个人迎接命运的挑战,个人在反抗厄运时的挣扎。接着陈谦的话题,谷文瑞也比较了中文写作和英文写作。同样的话题,用英文表达会比用中文表达更简洁。这是因为在中文写作的环境中,主要是作者个人在表述,而在英文写作环境中,强调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对话, 由读者通过领悟去填补真空,这样的话就减少了篇幅。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加深理解,在高手之间交流时,大家心有灵犀一点通,尽量少用语言,有时只用一个字,由对方通过领悟来填补空白,达到很好的交流效果。
郑小川是著名的网络作家,比较了网络文学和主流文学。文化村村长郭进是电脑专家,从规范语言的角度讲解了中文与英文在翻译难度上的差异。修辞学专家吕行教授,也从专业的角度讨论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20余位各界人士参加了座谈会。在休息时间,热心的东道主李大兴夫妇不仅为大家提供了点心水果,还给大家准备了粽子,让大家能在远离中国家乡的大洋彼岸感受到端午节的气氛。大家以美酒助兴热烈交谈,一方面围绕着文学作品的话题继续深入探讨,另一方面还广泛地讨论各类文化话题和生活话题。朋友们相互交流,兴致高涨,一直讨论到很晚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照片(郭进提供)
陈谦在讲解海外华人小说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