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习近平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国事访问

《国际新闻》习近平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国事访问
Comments Off on 《国际新闻》习近平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国事访问, 25/07/2014, by , in *最新消息 | Latest News, Homepage_Slider, 世界新聞 I world news, 动态中国 | Dynamic China

 

 

(标题)阿尔及利亚外长确认失联客机已经坠毁
(标题)布基纳法索官员称发现阿尔及利亚失联客机残骸
(标题)法国总统:搜寻客机行动将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标题)(马航客机坠毁)74具马航遇难者遗体从哈尔科夫运出
(标题)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后回到北京
(标题)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统代表、副总理波塔斯
(标题)俄罗斯对金砖国家峰会成果的反响
(标题)中国驻缅甸大使强调中缅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标题)中国驻欧盟使团举办中欧青年交流主题开放日活动
(标题)亲欧执政联盟解散 乌克兰总理宣布辞职
(标题)以色列新总统里夫林宣誓就职
(标题)新闻人物:以色列新总统里夫林
(标题)利比亚首都民兵武装冲突升级
(标题)保加利亚议会通过内阁总辞呈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国际新闻》。

(标题)阿尔及利亚外长确认失联客机已经坠毁

主持人:阿尔及利亚官方媒体当地时间25日说,阿尔及利亚外长拉马姆拉24日晚证实,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一架失联客机已经在邻国马里坠毁。

解说:阿尔及利亚通讯社援引拉马姆拉的话说:“我们可以确定,这架飞机在马里境内坠毁,目前有几支营救队伍正前往飞机坠落地点。”
另据马里国家电视台当地时间24日援引政府发布的新闻公告报道说,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AH5017航班客机坠落在马里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的边境地区。

同期:阿尔及利亚交通部长 古勒
我们已经确定,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租用西班牙的一架飞机今天(24日)起飞后失去联系。这架飞机7月24日早从瓦加杜古飞往阿尔及尔,于1点55分失去联系。这架飞机的型号是MD—83,机上有116名不同国籍的人员,其中6名西班牙机组人员。
新华社记者黄灵,报道员卢特菲阿尔及尔报道。(完)

(标题)(口播)布基纳法索官员称发现阿尔及利亚失联客机残骸

主持人:布基纳法索总统府高级官员当地时间24日晚宣布,布基纳法索搜索人员在距布基纳法索与马里边界50多公里的马里境内发现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残骸。

(标题)法国总统:搜寻客机行动将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主持人:法国总统奥朗德当地时间24日在总统府召集总理瓦尔斯和有关部长讨论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客机坠毁事件。他说,将动员法国在马里的一切军方和民事资源来搜寻这架飞机,要尽一切努力找到这架飞机,搜寻行动将持续“足够长的时间”。

解说:奥朗德说,导致飞机坠毁的原因尚不清楚,但该飞机机组人员曾向地面表示,因为天气状况特别恶劣,准备改变飞行路线。
法国民航总局24日说,法国民航总局人员22日曾在法国对这架飞机进行检查,当时飞机状况良好。
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一名负责人24日在阿尔及尔机场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失联客机机上人员名单。这位负责人说,这架失联客机上有110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机上法国人人数最多,有51人,机上其他人员的国籍包括布基纳法索、阿尔及利亚、黎巴嫩、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喀麦隆、尼日利亚、埃及等。飞机上的6名机组人员全部是西班牙籍。
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一架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飞往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的AH5017航班在起飞50分钟后失联。
新华社记者郑斌、张雪飞、周飒昂巴黎报道。(完)

(标题)(马航客机坠毁)74具马航遇难者遗体从哈尔科夫运出

主持人:继当地时间23日两架荷兰空军运输机从乌克兰哈尔科夫机场运走40具马航空难遇难者遗体之后,当地时间24日又有两架荷兰空军运输机从哈尔科夫运走74具遇难者遗体。此前,哈尔科夫州政府宣布,该州23日至24日为马航空难遇难者设立哀悼日。

解说:主导马航空难调查的荷兰安全委员会马航空难调查组当地时间24日发表声明说,尽管空难现场一些证据遭到破坏,他们仍能搜集到必要的信息调查空难原因,调查组在空难现场的工作正常进行。声明指出,如果在调查中发现任何犯罪或恐怖主义证据,调查组会根据荷兰安全委员会相关规定,将证据提供给相关机构。
新华社记者刘怡然、蒋超莫斯科报道。(完)

(标题)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拉领导人会晤后回到北京

主持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对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后,25日中午回到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回国途中,习近平过境葡萄牙特塞拉岛进行技术经停。离开特塞拉岛时,葡萄牙总统代表、副总理波塔斯到机场为习近平送行。

(标题)习近平会见葡萄牙总统代表、副总理波塔斯

主持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当地时间24日在葡萄牙特塞拉岛会见葡萄牙总统代表、副总理波塔斯。

(标题)俄罗斯对金砖国家峰会成果的反响

主持人:当地时间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会晤并发表题为《新起点 新愿景 新动力》的主旨讲话。会议发表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福塔莱萨宣言》。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俄罗斯对于本次会议也是高度关注,对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也有积极的反响。来看报道。

出镜:新华社记者 蒋超
对于本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成果,许多俄罗斯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指出,本次峰会其实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多极世界秩序的构想,这将可以杜绝美国和欧盟的霸权。
首先我们看到,来自俄罗斯政治信息中心主任阿列克谢·穆克的观点就认为,福塔雷萨峰会的经济决策,意味着金砖五国联盟打算创建一个替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机构。替代性筹资机制的建立,将支持国家经济的稳定 ,并可使全球金融系统更加均衡。并且,金砖银行的建立也是对整顿涉及所谓的单极世界的系统性失灵的情况而展开实际步骤。
而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雅科夫·米尔金也对此持有同样的观点,另外他表示,对于非洲、亚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替代选择,这两个独揽世界金融大权的机构已经无法满足世界金融体系成倍增长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格局。
那么对于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俄罗斯的主流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俄新社就报道,习近平主席呼吁金砖国家制定新的未来合作规划,促进经济合作。报道中提到,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全体会议上说:“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精神,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相互经济合作,培育全球大市场,完善全球价值链,做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金砖国家经济增长近来有所放缓,这既同外部因素有关,也是各国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结果。”
那么在经济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所博士尼基塔·克里切夫斯基看来,本次峰会宣布的措施将“导致新殖民主义的时代的结束”。他认为,目前尽管发展中国家保持形式上的独立,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西方扩张主义战略的基础—两个经济实体之间的虚伪平等。在现代世界的规则设定下,美元印刷机的实际拥有者却被故意忽略。克里切夫斯基表示,虽然独自对抗西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建立跨越国家的联盟——比如“金砖国家“,却是实际可行的。金砖国家有可能成为世界新的重心:因为这些国家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而且还有显著的技术和工业潜力。
新华社记者蒋超,报道员王珊、高伊娜莫斯科报道。(完)

(标题)中国驻缅甸大使强调中缅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主持人: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当地时间24日在官邸举行的中缅媒体见面会上说,随着缅甸政治、社会转型加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解说:杨厚兰说,2011年中缅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3年签署了《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两国关系的提升,既是对中缅传统“胞波”情谊的继承,也是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杨厚兰指出,中缅山水相连,命运相系。两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各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据缅甸官方统计数据,中国是缅甸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以及最大的贸易伙伴。
杨厚兰说,我们看到,中缅关系在面临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挑战。
在回答缅甸媒体“为什么中方放弃皎漂-昆明铁路项目,没有与缅方续签该项目新协议”的提问时,杨厚兰表示,不是中方放弃该项目。他引用中国名言“要致富,先修路”,强调如果缅甸民众支持、政府支持,就可以继续这个项目。
中缅昆明-皎漂铁路工程,是泛亚铁路网的一部分,包括中国境内昆明-瑞丽段(690公里)、缅甸境内木姐-皎漂段(810公里)。
2011年4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缅甸铁路总公司在内比都就建设木姐-皎漂铁路项目签署谅解备忘录。当年5月,中缅双方在北京签署《关于缅甸木姐—皎漂铁路运输系统项目谅解备忘录补充协议》。
新华社记者张云飞,报道员吴哥当、玛梦仰光报道。(完) (播发7月25日16:30)电视节目线路《国际新闻》(二)

(标题)中国驻欧盟使团举办中欧青年交流主题开放日活动

主持人:中国驻欧盟使团当地时间24日与欧洲青年组织“Think Young”合作举办中欧青年交流主题开放日活动。来自中国、欧洲20多所高校的共计120多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活动。

解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在致辞中对到场的青年学生们表示欢迎。她希望中欧青年加深对中欧历史、文化和发展成果的认识,通过交流活动建立起友谊的桥梁,对促进中欧人文交流发挥青年人独特的带头作用。

解说:中国驻欧盟使团的多位外交官还向青年学生介绍了中欧关系、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成果。香港驻欧经贸代表处副代表介绍了香港与欧盟的经贸合作情况。在随后的问答环节,青年学生积极踊跃地向外交官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活动最后,比利时健身气功协会的“洋师傅”们带领在场的中欧青年学生练习中国气功。
参加开放日的部分青年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活动不仅帮助他们对中欧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也促进了中欧学生相互交流,加深了中欧学生的友谊。
新华社记者苏轶人、张晓茹布鲁塞尔报道。(完)

(标题)亲欧执政联盟解散 乌克兰总理宣布辞职

主持人: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当地时间24日向议会提出辞呈,并对执政联盟遭解散提出抗议。来看报道。

解说:亚采纽克当天在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发表演讲时表示,现行执政联盟“欧洲选择”解散后,要么总理辞职,要么议会组建新的执政联盟,但自己不想看到新的执政联盟由前共产党员和地区党议员组成。
他还表示,他提出辞职还与政府提交的一份重要能源法案未获通过有关,这份法案允许美欧对乌克兰天然气输送系统实施现代化改造。此外,辞职还因为政府在财政预算草案中增加军费的提议未能通过。
亚采纽克说,尽管他认为政府还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但在极端复杂的条件下,他所领导的政府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工作,当地时间24日议会发生的一切将令国家形势更为复杂。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主席图尔奇诺夫随后表示,希望打击党和自由党提名临时总理的人选,临时总理将在议会选举之前领导政府。
乌克兰执政联盟“欧洲选择”成立于今年2月,由打击党和自由党以及另外19名议员组成,共占议会262个议席。24日早些时候,“欧洲选择”中90名议员宣布离开执政联盟,图尔奇诺夫随后正式宣布“欧洲选择”执政联盟效力终止。
亚采纽克现年40岁,曾担任过乌克兰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并参加过2010年总统大选。2013年11月他与其他几位议会党首领导抗议活动,反对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今年2月27日,他以乌克兰祖国党领导人的身份被乌克兰议会批准担任总理。
新华社记者刘怡然、曹妍、蒋超莫斯科报道。(完)

(标题)以色列新总统里夫林宣誓就职

主持人:以色列新总统鲁文·里夫林当地时间24日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宣誓就职,成为以色列第十任总统。91岁的西蒙·佩雷斯结束了为期七年的总统任期,正式卸任。

解说:里夫林当天在宣誓就职后发表讲话,向前任总统佩雷斯表示感谢,并充分肯定了他为促进以色列人民的福祉所作出的毕生努力。
里夫林在讲话中强调了建立一个具有平等公民权的以色列国的必要性。他说,无论世俗百姓还是宗教人士,无论阿拉伯人还是犹太人,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应当享有同样的公民权利。
鉴于近期三名犹太青年遭绑架并遭杀害,随后一名阿拉伯少年被报复性杀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里夫林表示“绝不会对这些暴力和极端事件置若罔闻”。提及当前的巴以军事冲突,里夫林首先向在冲突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并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里夫林说,他希望越是在艰难的时刻,以色列人就越要团结一心。
鲁文·里夫林于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毕业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曾从事律师职业。从政后,他曾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通讯部长和议长等职。
新华社记者孟博、郁玮,报道员林恩耶路撒冷报道。(完)

(标题)新闻人物:以色列新总统里夫林

主持人:以色列新总统鲁文·里夫林当地时间24日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议会宣誓就职,成为以色列第十任总统。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以色列新总统。

解说:里夫林1939年9月9日出生于耶路撒冷。他毕业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从政后,他曾担任利库德集团主席、通讯部长和议长等职。
里夫林在右翼的利库德集团中属于温和派。他2007年曾参加总统选举,但在第一轮投票结果公布后不久便宣布退出,并支持佩雷斯出任总统。
里夫林已婚,他和妻子育有4个孩子。
综合新华社报道。(完)

(标题)利比亚首都民兵武装冲突升级

主持人:利比亚两派民兵武装在首都的黎波里的冲突当地时间24日升级,冲突蔓延至首都多个地区。

解说:从当天早上开始,枪炮声和爆炸声响彻整个城市,持续了一整天,许多交火地点腾起浓浓黑烟。双方当天的交火主要集中在的黎波里南部,但位于首都东部的塔朱拉以及市中心也出现了小规模的冲突。此前双方的交火主要集中在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及市区通往机场的公路一带。
这是自2011年利比亚战争结束以来,在的黎波里发生的最为严重的冲突。目前,尚不清楚当天的伤亡情况。利比亚卫生部门已经多日没有公布首都冲突的伤亡数据。截至本月19日晚,本轮冲突已导致至少47人死亡,120人受伤。
由于战后利比亚的正规军体系迟迟没有建立,此次发生冲突的米苏拉塔民兵武装和津坦民兵武装又是利比亚实力最强的两支武装,再加上班加西近来冲突不断,从而引发了外界对利比亚可能已经再次爆发全面内战的担忧。
新华社记者陈向阳、张远的黎波里报道。(完)

 

 

About yamyung